一、核心操作流程與規范
1. 樣本采集與預處理
.采樣點選擇
.飲用水:在總排出口或末梢水取樣,避免死水區。
.工業廢水:在排污口或處理設施出口采樣,遠離污染源。
.地表水:根據水流方向和污染源分布,選擇代表性斷面。
.采樣工具清潔
.用待測水樣沖洗采樣瓶2-3次,避免交叉污染。
.微生物檢測需使用無菌采樣瓶,并添加硫代硫酸鈉中和余氯。
.樣本保存
.金屬:加硝酸酸化至pH<2,冷藏保存(<4℃),24小時內檢測。
.微生物:冷藏(2-5℃)保存,2小時內檢測,避免菌落死亡或繁殖。
.有機物:如石油類,加鹽酸酸化至pH<2,避光保存。
2. 檢測包準備與操作
.試劑檢查
.確認試劑在有效期內,包裝完好,無受潮或變色(如COD試劑需避光保存)。
.微生物檢測試劑需現用現配,避免失效。
.操作步驟
.加樣量控制:嚴格按說明書要求加入水樣體積(如10mL),使用專用吸管避免誤差。
.試劑添加順序:
.COD檢測:先加試劑1(氧化劑),搖勻后加試劑2(催化劑),最后加試劑3(顯色劑)。
.重金屬檢測:如鉛,需先加掩蔽劑,再加顯色劑。
.反應時間與溫度:
.顯色時間需根據水溫調整(如10℃需6分鐘,30℃需4分鐘)。
.反應環境需避光、恒溫(如25±2℃),避免溫度波動超過±2℃。
3. 比色與結果判讀
.比色環境
.在自然光或標準光源(如D65光源)下進行,避免陽光直射或有色光源干擾。
.比色卡需定期校準(每季度用標準溶液驗證色值)。
.比色方法
.將反應管置于比色卡空白處,垂直比對,從深到淺依次匹配色塊,減少視覺誤差。
.若結果介于兩色塊之間,取中間值(如色階為5mg/L和10mg/L時,結果記為7.5mg/L)。
.結果記錄
.記錄色塊對應濃度范圍,并標注檢測時間、溫度、濕度等環境參數。
.異常值(如與平均值偏差>20%)需重新檢測,并采用格拉布斯檢驗法判斷是否為離群值。
二、誤差控制與質量保證
1. 系統誤差控制
.儀器校準
.比色卡需每季度用標準溶液(如COD標準溶液)驗證色值準確性。
.移液槍、吸管需定期校準(如每半年用蒸餾水驗證體積精度)。
.空白實驗
.同步檢測超純水作為空白對照,排除試劑污染。
空白值需低于方法檢出限(如COD空白值<2mg/L)。
2. 隨機誤差控制
.平行樣檢測
.同一水樣檢測3次,結果相對標準偏差需<10%。
.微生物檢測需做平行雙樣,菌落數偏差需<15%。
.環境控制
.溫度波動不超過±2℃,濕度<70%。
.避免在強振動或電磁干擾環境下操作。
3. 過失誤差避免
.操作規范
.戴手套操作,避免皮膚接觸試劑;加樣時吸管垂直懸空,不觸碰管壁。
.試劑添加需按順序,避免混淆(如將催化劑誤作顯色劑)。
.數據復核
.異常值需重新檢測,并采用格拉布斯檢驗法(G值>臨界值時剔除)。
.檢測結果需經兩人復核,確保數據一致性。
三、總結
通過規范采樣、嚴格操作流程、控制環境因素及誤差源,可顯著提升水質檢測包精準度。建議用戶結合具體檢測包說明書,細化操作細節,并定期參與實驗室比對(如每季度與第三方實驗室對比結果),確保檢測數據可靠。
相關文章:----------------為何水質檢測包的檢測結果與儀器檢測的結果誤差很大
聯系電話:0755-89641127
聯系手機:15013809846
公司傳真:0755-89641863
電子郵箱:lqyabe@163.com
公司地址: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高橋社區教育北路82號